教育学院的故事(十五):理想之光

发布时间: 2022/12/2 15:35:59 发布人:管理员 浏览:

    早晨,在翻阅幼儿绘本。国外的画面精美,故事性强,要讲的道理隐含在故事中。国内的大多会先行理念,再硬生生地讲道理,故事性差些。是啊,春风化雨,和风细雨才能让禾苗滋养茁壮,凌厉的寒风只能让人敬而远之。

    终于获得时间自由时,问自己这一生值吗?你获得了什么成就?还真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成果。但让人感到欣慰的我曾经绑定过一件事:对理想教育的追求。对一般物质的追求,人容易陷入叔本华的钟摆状态:生命就是在两种悲剧之间来回摇摆,一种是追逐欲望过程中的痛苦,另一种是达到欲望之后的空虚与无聊。而对教育的追求不易使人进入钟摆状态。因为它是一种高于生活的事业,教育的复杂,人性的局限,让从事这件事的人永远在路上。我感谢曾经的绑定,永恒的绑定!

    回顾过往人生,人和事的碎片纷至踏来,让人感到幸运。首先得感谢高考填志愿前的那位数学老师(很惭愧我忘了他姓什么,但形象还清晰),在他的启发下我选择了学校教育专业。这个专业让人站得高一点看教育,对教育现实保持一份敏感和清醒。其次,要感恩教育学院我的导师、系主任廖正峰老师。他不但是个理想主义者,而且是个实干家。他为人坦诚,永远积极乐观。一辈子为教育鞠躬尽瘁。退休了还在市教科所忙教育的事,义务帮老师们修改论文,忙着出专著。我永远记得在他生癌症,只能躺在床上时,他说他很舒服,终于可以休息一下了。因为他一直是惜时如金,生命不息工作不止的人。他说经常是一边看新闻联播一边锻炼身体,电视剧是没有时间看的。因此他的科研结出了硕果,许多受他帮助的老师经常会提起他感恩他。廖老师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廖老师的榜样感召下,我也不敢忘了自己是个教育者,在言行上不断进修,未敢忘记人师的称谓。再次,感谢我的老师学员们。教育学院是教师继续教育的专业学院,记得入职后我带的第一个班就是校长班。那时属于省干训八五规划,学员的年龄都比我大。正是他们的鼓励和支持让我克服了初为人师的恐惧胆怯,让我明白只要真诚服务,同样能获得学员们的尊重。从九五规划开始我就在校长班开课一直到二○一○年身体出现状况,严重的失眠耳鸣耳聋住院。清楚记得生病前在老学院新楼大教室,充满激情地上完一个校长班的教育学专题,然后赴义乌党校参加省师干训培训者继续教育。德国专家的新型授课方式及新理念,强烈地冲击我的脑海,让我对干训及幼师教育方式做了诸多的设想和计划。培训结束回到家当天晚上就发觉自己听不清电视机里的声音了。现在反观那是我尝到“理想的味道”,尽管病痛让我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但我始终坚信理想的味道很甜。此刻,杜校、李校、华校、张校、陈校、孟校、张生、黄生、朱生、郭生、施生……学员们的音容笑貌浮现在我的眼前,那么亲切和熟悉,使人满足和幸福,我知足感恩!我也感恩教育学院给我提供的这个平台,以及前辈、同事的教诲与支持,让我成长为一个还算成熟合格的教育者。

    柏拉图在公元前300多年的《理想国》中就提出了理想的教育形态,并认为理想的教育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未来可以实现。每个时代总会有一些智者理想主义者对教育的理想做出自己的描绘。从孔子的有教无类,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致良知;从晏阳初、梁漱溟乡农教育到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为人民大众办教育;从蔡元培的兼容并包五育并举尤以美育为基础和途径,世界观教育为最高境界;到现代的素质教育及本世纪的课程改革以生为本翻转课堂等……,都闪耀着教育理想之光。这些教育家们同时还是理想的践行者,脚踏实地的奋斗者。理想之光照耀和激发着先贤们的人生,也成就了中国教育的进步。我们当代师者应义无反顾地承担起继往开来的重任。尽管今天的教育“内卷”得厉害,众多培训班唯利是图为“卷”添砖加瓦,但我始终相信教育者中会有清醒者和智者,为国家未来前途计,为千千万万孩子们的心理健康和幸福计。呕心沥血,寻找理想教育构建之途。

    近日翻看旧时笔记,摘录如下:

    主体性教育就是指以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的教育。主体性道德人格的教育,作为主体性教育的深化与具体化,表达的是一种价值理想,和在应然意义上,对道德教育所作的价值追求。道德教育的价值,即能在何种程度上满足主体的需要,所能达到的最高理想和最大可能。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在对个体的意义上,将道德理解为健康强大人格形成的基石:不是从人与社会对立的意义上理解道德教育,而是从“人终于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体,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己本身的主人”的意义上理解道德教育,因为当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而是一种自由存在时,人才是道德的存在……人才能走向不可重复的生命,创造不可替代的生活。

    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它对于社会民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对社会的安定与和谐,对社会公正的确立与维护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具有自主、理性、自律的道德判断和道德实践的个体是民主、和谐、公正的社会建立的基础。无视主体性的道德教育,它也许能造就良民、顺民,但它只能成为专制和特权社会的基础。

    教育担当着个人与社会文化传递的使者,同时也担当着缓解人与社会矛盾的重要角色,完成这一使命的途径之一,培养人的主体性道德人格。(摘自肖川《论主体性教育研究的深化》1999/4)

    我被肖川教授的理念所鼓舞,至今读来仍让人激情澎湃。

    朱永新教授充满激情描绘了《我的教育理想》后,带领着一众教师和学校实践着新教育实验。“新教育实验,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二十多年新教育实验是追逐理想的实践,为素质教育踏出了一条行动研究可行的道路,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如以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交流“三专”为抓手的教师成长之路,书香校园建设,以学生为本卓越课程开发等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以及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

    “在不远的未来,新教育实验学校将培养出一群又一群长大的孩子,从他们身上能清晰地看到:政治是有理想的,财富是有汗水的,科学是有人性的,享乐是有道德的——这,就是新教育人孜孜以求的共同朝向。这是一个宏大的愿景。”

    朱永新教授充满激情地描绘着我们民族的教育理想,激情总是被理想所点燃,理想总是被具有理想的人去推动。教育是理想的事业,从事教育者就应该是一群有理想的人。教育学院担负着教师再教育的重任,可以说是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参与者,要担负起为教师再次点亮理想之光的重任。“人只因承担责任才是自由的,这是生活的真谛。”(卡夫卡)

    在历史长河中,六十甲子一霎那,但教育和理想永恒。愿教育学院永远年轻,愿我的同事及后来者都有梦想,高举理想之光,点燃千千万万受教育者的心灯。同时,也让自己“过一种完整幸福的教育生活。”

(本文作者:傅梅芳,原学院教管系主任、副教授,2019年退休。作于2022年6月)


[关闭页面][打印页面]

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