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眼口耳并用,跟着吟诵走进诗词的美好世界

发布时间: 2021/4/15 15:33:25 发布人:记者 孙媛媛 通讯员 朱云燕 浏览: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4月14日,金华教育学院的会议室里响起这首大家熟悉的古诗。听课的不是孩子们,而是我省140多名中小学校长、语文老师和语文教研员。

讲课的是首都师范大学副教授徐健顺,他是著名吟诵专家、中国语文报刊协会吟诵教学法专委会理事长。当天举行的是金华市中华经典吟诵实验项目推进会,徐健顺作为特邀专家进行了题为《古诗文教学突破之道——吟诵教学法》的报告。从一首《静夜思》说开去,徐健顺将吟诵的魅力娓娓道来,把大家带入了一段古诗词的美好旅程。

  吟诵是传统读书法

  吟诵究竟是什么意思?学习吟诵又有何意义?且让我们回到《静夜思》这首诗中。

  “无一字无来处”,徐健顺解释,古诗词中没有一个字不是来自经典,通读经典,方知意象相通。正因如此,汉朝人写的诗文清朝人能懂,黑龙江人写的诗海南人能懂。“床”与“月”连在一起,就是表达游子思乡。

  这个意象来自于《古诗十九首》中的“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其实并不难理解。徐健顺举例,现在有首歌叫“李雷与韩梅梅”,很多年轻人都知道,听到歌就会会心一笑。“但我没有共鸣,因为我小时候的英文课本里,主角并不叫李雷、韩梅梅。古时候的文人也一样,他们从小读诗书,因此看到‘床’和‘月’,就知道是思乡之情,这就是文人的心照不宣。”

  但是,古诗文并不是那么好记的,如今中小学古诗文教学也是语文学科的难点和痛点。徐健顺觉得,这与现在古诗文学习建立在白话文翻译的基础上有很大关联。

  那么,古人是如何记背古诗文的呢?“古诗文是吟出来的,我们汉语的古诗文本来就是有旋律有节奏的,有着让人心旷神怡的声韵之美。”徐健顺介绍,吟诵就是古代的读,不仅有旋律有节奏,还有相对固定的读法,也就是古诗文的各种体裁对于字音的高低、长短是有规定性的。比如,入声字读短,韵字拖长,格律诗偶位平声字低长,偶位仄声字高短。这些读法对于体会和传达古诗文的含义都有重要作用。

  “汉字是有音调的,《静夜思》这首诗一共20个字,有5个ang韵母,当你把它用吟诵的方式读出来,拉长ang音,就能感受到天地之广、故乡之远,在声音里就能体悟古诗词之美和诗人当时的心境。”

  在徐健顺看来,吟诵是一种学习方法,主要是面向古诗文学习教育,其次是整个语文,再次是音乐。吟诵的作用也显而易见:让孩子在曲调和音乐中产生兴趣,帮助记忆,从而更好地体悟和理解古诗的内涵,还有助于古诗鉴赏和文化传播。

  叶圣陶曾说过:“语文学科不该只用心与眼来学习,须在心与眼之外,加用口与耳才好。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他还曾设计语文课的教学七步骤,第五个步骤的名字就叫吟诵。

  那么,吟诵在语文学习中有着怎样的地位呢?还是借用叶圣陶先生的话:“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一种可贵的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金华吟诵氛围方兴未艾

  流传了2000多年的吟诵读书法正濒临断档消失。2010年,首都师范大学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徐健顺和团队成员到各地访问会吟诵的老人,采录吟诵调,其中在金华就有7位。“这些老人大多90岁以上,小时候读过的诗文仍记得清楚,有的张口吟诵就能背出上千字。”

  近年来,徐健顺致力于在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推广这种“中国式读书法”,让他感到高兴的是,绝大部分的老师和孩子都乐于接受,对古诗文的喜爱程度也逐年提高。目前,全国已有数千所大中小学和幼儿园开展普通话吟诵教学活动。

  2015年,金华教育学院开设了面向语文老师的吟诵教学培训,目前,已面向全省培训1500多人次。2019年7月,该学院成为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地首都师范大学古诗文吟诵和创作基地的实验区。

  2020年1月,经市社科联批准,学院成立了金华市古诗文吟诵研究中心。在本次推进会中,市社科联副主席朱伟发起倡议,他希望吟诵特色课程能成为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先行课,按照一体化、分段式、有序的原则实现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

  截至今年1月,全省共有中华经典吟诵实验学校43所,其中金华有24所,占了一半多。关于吟诵教学,我市各中小学正在进行各有特色的尝试。

  义乌共有11所吟诵实验学校,从行政和培训层面掀起了一股吟诵风、国学风。其中,义乌市楂林小学是一所寄宿制农村小学,学校将吟诵融入学生的课余时间,提倡“且吟且行 且吟且思”。学校还举行吟诵比赛,班级师生同台演出,品经典,吟古韵。师生借助背景音乐、传统乐器、汉服、剧情演绎等多种形式,展现出吟诵魅力和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义乌市楂林小学吟诵活动

  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则把吟诵课纳入课程计划,常态化开展。每天上午的第四节课是全校的国学时间,每节30分钟,其中两天是专门的吟诵课。陈刚亮老师是该校吟诵教学的领头羊,他的《声律启蒙》吟诵系列课程是浙江省级精品课程。学校专门成立国学工作室,带领老师们学习吟诵并开展吟诵教学。

 陈刚亮在授课

  金华市环城小学在吟诵教学中坚持“二不二多”原则,即不把吟诵作为作业布置给孩子们,不奖励吟得好背得快的同学,多引领早读课在全班共读,多鼓励喜欢吟的同学,让他们多多分享并获得大家的掌声。由此,让孩子们在享受吟诵的过程中慢慢把吟诵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金华市育才小学的全体语文老师和音乐老师利用暑假参加吟诵基础课程学习。学校不仅利用班会、早读课时间让学生感受吟诵的魅力,还邀请家长与孩子一起吟诵古诗,引导吟诵从学校走入家庭。


[关闭页面][打印页面]

0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